版位公告
http://tw.yahoo.com/

目前分類:偉人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Apr 02 Sat 2011 23:28
  • 葉問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2日[註 1]),原名葉繼問,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早年居佛山,後移居香港。師承陳華順,在1950年代香港發揚詠春拳,傳人有梁相駱耀徐尙田黃淳樑、李小龍、梁挺、長子葉準、次子葉正、姪子盧文錦等人,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地,故葉問逝世後獲譽為「一代宗師」。

簡介

葉問生於桑園大街葉家莊,莊內有芸草書塾,葉問在此啟蒙開學。葉家莊左邊大祠堂租予陳華順,所以在五歲那年得以跟隨名師陳華順習武並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指導,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可惜兩年後陳華順中風,鄉間休養;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綫香街設武館,葉問追隨他學習。

葉問有姐允媚嫁與香港龐姓商人,當時因為政局不穩定,其父於1917年將時年18歲的葉問送到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與表兄們一起讀書,在港期間巧遇師公梁贊之子梁璧(葉問稱其為師伯),盡得其傳。廿餘歲(1922?)時曾到日本神戶兄的家,等待到民初政局穩定後再返回佛山,和張永成結婚。

因衣食無憂及對詠春極富熱忱,閒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空閒時間,吳葉兩人時常在姚氏開設的鴉片煙館聚會,所以和很多富家子弟相熟,在此曾見證幾次較技,葉問等人開始聞名。

中日戰爭不久之前,葉問加入了國民政府花捐局(向妓院收取花捐稅)工作。戰爭開始後,參加了國民政府舉辦的情報訓練班,曾於1940年到貴州省中部的息烽軍官訓練學校受訓。畢業後回到已淪陷的家鄉佛山做情報工作,職銜是佛山偵緝大隊的書記,後隨伍蕃任廣州防務稽查長。

[編輯] 佛山-吳仲素詠春拳

位於廣東佛山博物館的葉問半身像

對日抗戰初期,留在佛山執行抗敵工作。1938年,日本軍隊佔領佛山,偽政權南海縣長兼警務長李道軒強取桑園葉家莊作為官邸,改名「軒盧」[1]

因為不滿日軍政權的關係,葉家生活十分艱難,於19431945年間,晚上到佛山富商周雨耕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139號的「聯倡」花紗店,傳授詠春拳予人稱六仔的周光裕及外甥周倫佳。其間,在對面的糖麵店工作的郭富經過大半年的要求,葉問也終於答應傳授武功。當時在佛山所授的詠春拳,從小念頭開始,黐手、散式及樁拳,即陳華順式的詠春拳(吳仲素所傳)。

教拳兩年。戰後任警察局刑偵隊隊長,升督察長、代理局長,最後於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由於葉問之父擔任過運送鴉片的船長,葉家房子在一次與當地居民的糾紛中被大火吞噬,Yuen Chong Ming 與葉問之父之間友誼甚篤,便將葉家接至阮家,並讓葉問跟隨幼子阮奇山練習他在吳仲素門下尚未學過的黐手。雖然阮奇山起初為了葉問的吳仲素黐手式詠春並非同系而對這個提議頗有微言,但在他父親的堅持下還是將黐手教了葉問。阮奇山曾交代葉問勿將他所學的黐手輕易公諸於世,但葉問後來卻公開的運用黐手打敗了本武官師兄,這場比試也打出了詠春三雄:阮奇山、葉問和姚才的知名度。

[編輯] 「詠春三雄」

Yao Wing Ken 表示,當年在佛山,祖父姚才、葉問和阮奇山三人時常被稱為詠春三雄。阮奇山之徒梁贊也透過一九七零年代的文獻證明了阮奇山師事於馮小青,而葉問等人則跟隨阮奇山練武。雖然這無法表示葉問曾師事於阮奇山,但這無疑的證明了在馮小青門下,阮奇山資深而葉問資淺。由此推斷,葉問向阮奇山請教武功實是再平常不過。還原歷史:「詠春三雄」齊名。姚永強介紹,當年在佛山,他的爺爺姚才與葉問、阮奇山並稱「詠春三雄」,三人齊名,武功不相上下。阮奇山的徒孫梁湛聲還提供了祖傳的記錄,記錄上寫明, 阮奇山師從馮少青,而葉問與其他多個詠春武者一同在阮奇山的門下。「這本記錄是上世紀70年代留下的, 這也不能說葉問是他的徒弟,但論資歷,阮奇山排第 一,葉問最後,葉問向他請教很正常。

[編輯] 家庭出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因先前曾加入國民黨並擔任國軍上校隊長,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暫時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乘夜利用通行證與大女兒先到澳門,後再到香港,是年五十歲。其生前從來不說大陸易旗前的事業,甚至連兒女都不知。來港後換取身分証時,改名「葉溢」,報稱生於1893年

葉問來到香港後一直與家人保持聯絡,以安排家人日後來港定居。妻子及兒女亦曾於五十年代先後到香港領取身份證 。[2]

1962年,兩子重返香港定居,對於葉問與上海女子相好並育有一名私生子(即葉少華)相當不諒解。兩子常早上出門工作,晚上方才返家,與父親鮮少交流互動。1976年,改革開放之後,一篇刊登於星島體育署名湘文的文章在報紙上才提及了葉問的出身。

資料:維基百科

林ㄚ騰~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典音樂家        

柴科夫斯基 Peter I.Tchaikovsky (1840-1893)

提到俄國作曲家,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應該就是柴科夫斯基。事實上,柴科夫斯基在西洋音樂史上的確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當時在俄國有所謂「五人組」的音樂家,以發展俄國民族音樂為創作目標。另外與之相對的則是安東及尼可來.魯賓斯坦 ( Anton & Nikolai Rubinstein )兄弟成立的學院派,強調西歐紮實的音樂訓練。

柴科夫斯基出身於學院派的訓練,自然與 純國民樂派人士的創作方向不同,但是由於他個人十分俄國式的天性,在他獨特的抒情表現下,而使原來對立的音樂發展方 向,從他開始逐漸匯整到同一條路上。

從許多資料中我們可以似乎了解到,柴科夫斯基給人的印象是憂鬱、有點神經質且有同性戀傾向,這些都與他的出身背景有很大關係。他曾遇到一位他很想追求的女子,但由於個性害羞 內向使然,因此錯失良機而遭受嚴重挫折。後來則是在不懂得如何拒絕的情況下,造成了一段悽慘的婚姻生活。

感覺上柴科夫斯基在音樂創作方面的過程也並不大順暢,就好比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及 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都遭到原先要題獻給的人無情地拒絕演出,但是之後卻廣受大眾的喜愛 … 。

或許正因為在生活上受到諸如此類的刺激頻繁,反而促進了柴科夫斯基在音樂上的表現與發揮。

流暢的旋律線條是柴科夫斯基音樂魅力之所在,更是使他的音樂能夠歷久不衰的重要因素。配合上他對樂器的處理及發揮,使他的音樂經常給人連綿不絕的感受。

柴科夫斯基遺留下來的作品為數龐大,而且內容、種類繁多,目前大家仍然常可欣賞到的樂曲如:十一齣歌劇中的二齣,六 首交響曲其中後三首,三首協奏曲(鋼琴、小提琴及為大提琴作的「羅可可主題變奏曲」),三齣芭蕾舞劇以及六、七首如序曲、幻想曲之類的管絃樂作品。

室內樂曲則包括三首絃樂四重奏曲中的一首,一首鋼琴三重奏曲,一首絃樂六重奏曲。這份成就除了少數德奧的大師之外可說是無人能及。

參考:印象三重奏團

林ㄚ騰~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